水利土木学院简介

水利土木学院始建于1978年,由水文与水资源系、海工与应急系、土木工程系3个系组成。学院现有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土木工程、应急技术与管理3个本科专业,依托水利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土木水利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进行研究生培养,形成了“工程技术+工程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目前有在校本科生1650人,硕士研究生127人。

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四大战略”和“十个坚持”新路径,践行“严谨·精益·卓越”的鲁大质量文化,坚持科研工作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应用基础研究,不断提升学院的育人水平和社会影响力。水利工程学科入选省属高校“高水平学科”建设项目,成为全省同类学科中唯一的“优势特色学科”,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是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土木工程专业为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山东省名校工程专业。

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工11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业教师达到70%,其中包括发达国家院士、国家杰青、国家特聘专家、长江学者、泰山学者等高层次专家,是一只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团结协作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现有国家级人才5人,省级人才3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支,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2支,山东省高校青创团队带头人3人,烟台市“外专双百计划”专家3人。聘请多位两院院士以及多家大型企业专家为学院兼职教授或特聘教授。

教学科研

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组建“滨海核电冷源安全与绿色海工”、“绿色海岸防护与防灾减灾”、“农业水土资源高效利用”、“新结构研发与新能源利用”、“永续海岸交通基础设施数智建设与运维”、“智慧城轨与城市交通大脑”、“地下空间资源低影响开发及安全利用”、“滨海地区智能建造与建筑更新”八个创新团队,实现了“人人进学科、个个入团队”的“有组织科研”。

近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联合基金重点项目2项、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国家及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项目60余项,山东省外专双百计划项目1项,山东省本科、研究生教改项目10余项。获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发表SCI、EI等高水平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编制各类标准1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新增服务地方项目到账经费累计6650万元,其中单项500万元以上高水平项目6项。转移转化科技成果8项,单项收入最高为300万元。学院积极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黄河战略,在滨海核电温排水监测预测、渤海海峡跨海工程规划,黄河流域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等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取得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办学条件

学院教学环境和硬件设备优良,拥有教学、科研、实验建筑面积20000余平方米,大型结构、岩土、隧道、道桥等先进仪器1400余台,总价值9000余万元。学院获批“滨海核电冷源安全与绿色海工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海岸与近海工程安全高校实验室”“山东省黄河口水沙过程与滨海生态环境高校特色实验室”“山东省黄河流域关键带水文过程与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海工安全专业特色学院”等省级平台。拥有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滨海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协同创新中心、滨海湿地生态修复与保育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支持平台。

人才培养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十大育人”措施,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勇于实践探索的新时代青年,学院学子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数学建模、数字化建模大赛、结构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中连年斩获国际级、国家级和省级大奖,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申请专利软著共计22项。学院重视加强校企合作、校地融合,建有实习实训基地、就业基地30余个,毕业生升学率、高质量就业率在省内高校同类专业中稳居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