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产教融合育人理念,切实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4月28日至30日,水利土木学院组织2024级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2023级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165名本科生,由海工与应急系相关专业骨干教师带队,赴门楼水库、老岚水库、山东核电科技馆、黄海明珠砂质海滩、烟台市地震科普教育基地、烟台蓝天救援服务中心应急安全科普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4月28日,师生前往门楼水库和老岚水库进行参观学习。在门楼水库,学生们在现场技术人员的带领下,系统了解了水库建设运行情况、水工建筑物功能、大坝安全管理等内容,近距离观察了心墙土石坝结构和泄洪闸布置,深化了对理论知识以及水利工程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理解。在建设过程中的老岚水库,学生们参观了水库各类水工建筑物及水库大坝安全智慧管理系统,深刻感受了“智慧水利”在现代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创新应用。
4月29日,2024级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本科生走进山东核电科技馆,参观学习了我国能源发展历程、核电站运行机制及未来能源发展方向,专业教师聚焦滨海核电与水利工程学科的联系,为学生们讲解学院在滨海核电冷源安全保障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及其重要意义。在黄海明珠砂质海滩,专业教师以砂质海滩为例,向学生讲解了潮波的运行原理、栈桥和桩基的结构型式、海滩泥沙的来源和运移、海陆水循环等的基础知识。
4月30日,2023级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本科生走进烟台市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在现场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学生们通过观察地震后的真实场景,了解了地震的相关知识和所需的应急物品。通过观看《灾难警示录》4D影片、参观地震逃生救援体验楼,让学生们“亲身体验”了地震灾难的破坏力,学习掌握了地震次生灾害防范及地震应急避险技能。在烟台蓝天救援服务中心应急安全科普教育基地,通过工作人员的引导,同学们参与学习了如何打绳结、如何就地取材制作担架、怎么正确穿戴救生衣等实际操作。同时,工作人员还结合实际案例,向同学们介绍了当前常用的应急救援装备,讲解了遇到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时,应该如何自救和互救。
此次实践教学活动将河流与海洋相结合、传统水利工程与新型水利工程相结合、水利工程学科与人工智能学科相结合,融合课程思政、理论知识和创新实践,是学院构建“价值引领-创新赋能-实践强基”三维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体现。未来,水利土木学院将持续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持续推进产教融合,培养更多懂理论、精技术、善创新的新时代卓越工程师。(撰稿:苏腾、吴洪石、杨金孟、冀自清,审核:孙俊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