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产教融合育人理念,切实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近日水利土木学院组织2025级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154名本科生,由海工与应急系相关专业骨干教师带队,赴门楼水库、山东核电科技馆、黄海明珠砂质海滩等多处实践教学点,开展了一场融合“河流与海洋、传统与新型、工程与智能”的认知实践之旅。
一、探秘核电科技,感知国之重器
实习首站学生们走进山东核电科技馆,参观学习了我国能源发展历程、核电站运行机制及未来能源发展方向,专业教师聚焦核电与水利工程学科的联系,为学生们讲解学院在滨海核电冷源安全保障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及其重要意义。
二、行走黄金海岸,解读潮汐密码
在黄海明珠砂质海滩,海风拂面,实践课堂就地展开。专业教师以眼前的栈桥、桩基和海滩为教具,生动讲授了潮波运行原理、海滩泥沙的来源和运移、海陆水循环等专业知识。书本上抽象的公式图表,化作耳边澎湃的涛声与脚下真实的沙粒,新生们对海洋动力学有了最直观的初体验。
三、溯源门楼水库,明晰水利根基
师生共同前往门楼水库进行参观学习,系统了解了水库建设运行情况、水工建筑物功能、大坝安全管理等内容,近距离观察了心墙土石坝结构和泄洪闸布置,深化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理解了水利工程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聚焦学术前沿,赋能未来成长
现场参观学习结束后,海工与应急系组织开展了学术前沿讲座和实习总结汇报等系列活动。韩彦青、王奥博、张兴杰三位老师分别以以“运载火箭海上发射与回收涉及的海洋工程问题” “滨海核电流出物研究” “防汛应急管理简介”为题,向学生们深入浅出的介绍了水利工程学科面向国家战略和新兴产业发展所开展的创新研究,为同学们了解学科前沿、开展学业规划起到了启发与促进作用。相关活动结束后,学生们总结实习心得体会和学业展望,分组进行了汇报,师生进行了深入讨论与交流。
此次实践教学活动将河流与海洋相结合、传统水利工程与新型水利工程相结合、水利工程学科与人工智能学科相结合,融合课程思政、理论知识和创新实践,是学院构建“价值引领—创新赋能—实践强基”三维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体现。未来,水利土木学院将持续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持续推进产教融合,培养更多懂理论、精技术、善创新的新时代卓越工程师。(撰稿:吴洪石 审核: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