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生态水文”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

本基地瞄准滨海生态水文学科国际发展前沿,聚焦黄河重大国家战略需求,针对限制滨海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通过国内外人才协同创新,培育卓越团队和专门人才,打造生态水文领域有全球影响力的尖端人才高地,厘清滨海水文过程与生态要素的耦联机理,解析高强度人类营力作用下海岸带复杂系统的协同演化过程,破解滨海区域地球系统“卡脖子”基础理论,优化滨海地区可持续发展路径,为滨海关键带生态功能提升、区域生态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基地拥有国内外生态水文领域强大的高层次人才团队,其中,国外高层次专家20人,包括: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新西兰国家科学院院士、阿根廷国家科学院院士等院士5人;国内高层次专家30人,包括:教育部教指委委员1人、国家特聘专家2人、中科院百人3人、泰山学者专家7人、山东省杰青1人、山东省突贡专家1人、黄河三角洲学者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2人。以高层次人才为引领,近五年,基地先后获批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2个、山东省高等学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1个、山东省高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2项、青创科技支持计划8项。

基地中外专家已经建立了稳定的、长期的合作关系,在滨海关键带水文过程与系统调控、滨海水文地貌与生态保育、滨海生态遥感大数据与智慧水文等3个研究方向组建了国际领先的研究团队。近5年先后获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8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黄河三角洲盐碱农业根土水交互过程及其机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协同深层土壤水与灌溉:构建应对果园频繁干旱的新型水管理模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世纪暖期—小冰期浅埋废弃黄河三角洲地貌与沉积环境研究”、山东省外专双百团队项目“苹果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与水安全”、山东省—以色列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水—灰—肥精准灌溉修复深层土壤酸化关键技术研究”等。合作研究成果在Nature Sustainability, 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ISME J、Microbiome、Global Change Biolo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

上一条:烟台市滨海核电冷源安全重点实验室简介 下一条:BIM+绿色建造产业链实习基地简介